過去的一年,北京冬奧會、國際足聯世界杯卡塔爾2022等重大賽事的成功舉辦,給全世界的體育迷帶來了快樂和滿足?,F在2023年已經到來,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體育賽事?在國際賽場上,巴黎奧運會臨近,各單項世界杯、世錦賽將全面展開;對于中體來說,2023年也是全新的一年。成都大運會、杭州亞運會姍姍來遲,各種國際賽事會逐漸回歸國內。
女足期待綻放,男足觸底反彈
FIFA世界杯卡塔爾2022剛剛結束,2023年還有足球世界杯。7月至8月,四年一度的女足世界杯將在南舉行。今年的女足世界杯首次擴大到32支球隊,全部64場比賽將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9個城市進行。
女足姑娘去年重回亞洲之巔,本屆世界杯自然被期待更多。小組賽,中國女足將迎戰(zhàn)歐洲新科冠軍、英格蘭隊、丹麥隊和一支附加賽球隊,晉級壓力不小。在過去的一年里,中國女足多名國腳前往海外俱樂部留學。海外經歷后,《鏗鏘玫瑰》的世界杯之旅值得期待。
相對于女足的進步,中國男足已經跌至谷底。11月,男足世界杯亞洲區(qū)預選賽將開啟新一輪循環(huán),中國男足將再次力爭沖出亞洲。此外,中國男足還將征戰(zhàn)卡塔爾的亞洲杯,這是一次極其寶貴的訓練機會。只有腳踏實地,一步一步來,才能找到走出泥潭的出路。
女子世界杯(7月20日-8月20日)
男子足球亞洲杯(待定)
男足世界杯亞洲區(qū)預選賽(11月13日開始)
大運亞運,中國當好“東道主”
今年夏天,因疫情兩度延期的成都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正式開幕。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運動員不僅會在賽場上揮灑汗水、激勵青春,還會在賽場外體驗巴蜀文化、品嘗麻辣美食。
金秋時節(jié),同樣延期舉辦的杭州亞運會,以最美的面貌,準備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。這是繼北京(1990年)和廣州(2010年)之后,中國第三次舉辦亞運會。屆時,來自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運動員將齊聚西湖,進行交流和比賽。
本屆亞運會的項目設置有一個新亮點。備受關注的電子競技首次作為正式項目登上亞運會舞臺。此外,入圍巴黎奧運會的霹靂舞項目也將亮相杭州亞運會。
成都大運會(7月28日-8月8日)
杭州亞運會(9月23日-10月8日)
網球盛宴 重回中國
取消幾年后,中國的網球賽季終于要強勢回歸了。根據ATP公布的2023賽季賽程,上海大師賽、中國公開賽、成都公開賽、珠海錦標賽四項賽事將在中國重燃戰(zhàn)火。其中,中國公開賽將于9月28日在北京舉行,上海大師賽將于10月4日舉行。期待已久的“中國季”終于回歸了。值得一提的是,新賽季的上海大師賽將升級,賽程由過去的一周延長至12天,單打簽約臺由56張擴大至96張,獎金也有所提高。
中國選手在常規(guī)四大滿貫的表現也值得期待。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,女子網球運動員鄭誕生了。在職業(yè)賽場上打球的第一年,她就打進了大滿貫16強,世界排名前30,帶領中國網球金花取得了輝煌的成績。男子公開賽張志真和吳奕敏同時闖入美網比賽,勢頭如火如荼。進入新賽季,中國網球選手在大滿貫的表現值得期待。
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(1月16日至1月29日)
法國網球公開賽(5月28日-6月11日)
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(7月3日至7月16日)
美國公開賽(8月28日-9月10日)
中國網球公開賽(9月28日-10月4日)
上海大師賽(10月4日-10月15日)
中國軍團 全面出擊
北京冬奧會巔峰過后,新的冬奧會周期和新的冰雪季如期而至。3月,世界速滑、短道速滑、花樣滑冰錦標賽相繼上演。任、隋文靜、韓聰、顧愛玲、蘇等冬奧冠軍有望重返賽場,冰雪愛好者將有一場狂歡。
5月,羽毛球蘇迪曼杯和乒乓球個人世錦賽接踵而至。前不久,國家乒乓球教練組更新,由李孫擔任主教練,王皓、肖恩三人分別擔任男團、女團、混雙的主教練(領隊)。世乒賽將是新教練團隊面臨的第一個重大考驗。此前兩屆蘇迪曼杯,中國兩連冠,再次踏上衛(wèi)冕征程。國宇面臨新的挑戰(zhàn)。
下半年,中國軍團將會異常忙碌。世界女排聯賽決賽、世界游泳錦標賽、世界田徑錦標賽、世界羽毛球錦標賽、男籃世界杯、世界舉重錦標賽、體操世錦賽將陸續(xù)上演,各隊在爭取好成績的同時,為巴黎奧運會做最后的沖刺。
世界速度滑冰錦標賽(3月2日至3月5日)
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(3月10日-3月12日)
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(3月20日-3月26日)
蘇迪曼杯(5月14日-5月21日)
世界乒乓球錦標賽(5月20日-5月28日)
世界女排聯賽決賽(7月12日-7月16日)
世界游泳錦標賽(7月14日-7月30日)
世界田徑錦標賽(8月19日-8月27日)
羽毛球世界錦標賽(8月20日-8月27日)
男籃世界杯(8月25日-9月10日)
世界舉重錦標賽(9月2日至9月17日)
女排奧運預選賽(9月16日開始)
體操世錦賽(9月30日-10月8日)
近年來,中國成為世界上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最多的國家之一,此舉引來諸多爭議,一個城市到底要不要舉辦大型體育賽事?舉辦大型賽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到底值不值?鮑明曉結合自己的研究給出的答案是“值!”。他指出,大型體育賽事是促進城市改革發(fā)展、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、高端發(fā)展、特色發(fā)展、共享發(fā)展、綠色發(fā)展的助推器。其重要作用顯而易見?!按笮唾愂率浅鞘邪l(fā)展的需要,也是體育發(fā)展的需要”鮑明曉說。
在論及大型賽事對城市發(fā)展具體的意義時,鮑明曉認為,一個城市舉辦大型賽事不僅可以拓展城市發(fā)展空間、完善城市功能、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、從整體上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、打造城市調性和風格、傳播城市的品牌、提高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,更重要的是能為城市打造活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“體育要實現兩個發(fā)展,過去群眾體育、競技體育、體育產業(yè)做好就可以了,現在不是,除了本體要做好,還要促進國家經濟發(fā)展、社會發(fā)展、文化發(fā)展、人的發(fā)展,現在體育進入兩個發(fā)展階段,一個是通過體育促進其他領域的發(fā)展,一個是體育自身的發(fā)展。這是中央對當前體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?!?鮑明曉認為中國體育已進入兩個發(fā)展的新階段,教育、娛樂、旅游、國防、傳媒、基建、健康、文化、國際事務等諸多領域都屬于體育能夠促進其發(fā)展的領域。
所以體育的發(fā)展不僅是自身的發(fā)展,它還肩負著許多重要的使命,如在政治方面展示制度自信、彰顯大國責任、講好中國故事、展示中國形象。在經濟方面,作為新經濟新動能新業(yè)態(tài)、助推供給側改革、力促消費升級、推動雙創(chuàng)、擴大就業(yè)、促進相關產業(yè)融合發(fā)展。在社會文化方面,傳遞正能量、助力社會管理社會建設、增進民族團結、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、增加國民的獲得感幸福感、培育合格公民等。